吹哨也要有人罩:《公益揭弊者保護法》

盧筱筠主持律師 蔡忻妤助理 整理

自民國114年7月22日起施行的《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各級政府機關與縣市政風單位已陸續舉辦相關演講及講座,以加深社會大眾與專業人員的理解。那麼,為何揭弊者保護如此重要?以下說明其意義與立法精神。
  1. 揭弊者保護的重要性
  2. 我國長期以來對揭弊者的保護,多散見於個別法律,例如《勞動基準法》、《公務人員保障法》、《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款》等。然而,這些規範零散且缺乏統一完整的專法,導致揭弊者難以獲得全面保障。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企業倫理、政府透明度與廉政要求日益提高,建立完善的揭弊保護制度遂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尤其在金融、醫療、公共工程等高風險領域,揭弊者提供的資訊往往能有效防止重大災害與貪瀆事件,具有高度公共利益。
  3. 立法意旨與國際趨勢
  4.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旨在建構一套可信賴的法制機制,保障勇於揭發組織內部不法行為之人,使其免於因通報而遭受打壓、報復或其他不利對待。本法設有「三保一減」等具體制度:包括工作權保障、身分保密、人身安全保護,以及責任減免;另有舉證責任倒置與揭弊抗辯等程序保障。此制度不僅回應我國社會對良善治理的期待,亦與國際反貪腐潮流相契合。其中,《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 33 條明確要求締約國考慮採取適當措施保障揭發貪腐犯罪者免於不公待遇,本法的制定正是順應國際間的要求。
  5. 社會與法治的意義
  6. 本法的施行,象徵政府對揭弊行為正面價值的肯認,亦展現了保障公共利益與鼓勵公民勇於發聲的目的。透過制度化的保護,使揭弊者不再孤立無援,若有違法洩漏揭弊者身分,相關人員亦須負刑事責任。社會整體也能因此受益,避免潛在危害並促進廉能治理。

【本文係依據當時有效之法律及相關實務見解所撰寫,僅供參考,並非針對特定事項提供正式之法律意見。若您有相關之法律問題或需要任何專業協助,歡迎與本所聯繫,本所將為您提供更進一步的專業法律諮詢服務。】